|
食品安全須堅持“零容忍” |
|
2013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格外引人關注。今年以來接連發生的病死豬、假羊肉、毒大米等問題相繼曝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也警醒我們務須全社會行動起來,下大功夫捍衛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工作歷來為中央高度重視。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完善食品安全政策法規,著力解決違法成本低的問題。各地各部門也不斷出臺新舉措,強化監管。但遺憾的是,食品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距離百姓的期待仍有差距。 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有部分商家利欲熏心的原因,也有監管部門失職瀆職的問題,還與制假造假“科技含量”提高密不可分。但追根溯源,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對食品安全犯罪打擊的力度、廣度、深度還遠遠不夠,違法成本較低。因此,捍衛食品安全,惟有以“零容忍”的堅決態度,堅持“社會共治、同心攜手”,通過完善的制度和規范最大程度地震懾作奸犯科者,讓利益相關者不敢違法、不愿違法。 實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零容忍”,首先要有“零容忍”的制度做保障。要根據食品安全領域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在制度方面給以建樹和完善。如建立食品質量追溯制,一旦出現“問題食品”能及時發現、按圖索驥,并進行源頭封堵。 其次要有“零容忍”的監管做支撐,促進各部門、各環節監管措施無縫銜接,形成監管合力,實現食品安全的全程監管。惟如此,才能形成無所不在的“監管網”。 第三,要有“零容忍”的重典做保障。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表明了捍衛百姓“放心餐桌”的“國家態度”,大大提振了百姓對“盤中餐”的信心。 食品安全需要“零容忍”,更須堅持“零容忍”。我們衷心地期待,有關部門能夠把“零容忍”堅定地貫徹下去,讓消費者把那顆高懸的心放下。
中國禽蛋網 |
|